Green go!一起打造綠行動生活 

by 江宜穎

「除了足跡,甚麼都不留」,當人們還會隨手丟棄垃圾破壞環境的時代裡,這曾是一句環境友善的口號,提醒我們出外旅遊,特別是到自然環境中,不要在身後留下有形的垃圾;但在氣候變遷加劇與抗暖化意識漸升的今日,這句口號似乎可重新思考:每日的生活背後,我們是否在環境中留下了無形的「生態足跡」呢?

台灣也是「世界大黑腳」

生態足跡代表人類活動所消耗的自然資源或釋放污染的程度,其中包含碳足跡、森林足跡、水足跡等,換算成面積單位,也就代表因人類活動所影響的自然資源面積。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估算,世界平均每人每年的生態足跡為2.2公頃,越先進國家往往有越高消耗量,如美國及加拿大分別是9.6與7.6公頃,堪稱數一數二的「世界大黑腳」,台灣則是4.67公頃,略高於日本的4.2公頃;而印度及衣索匹亞則是0.8公頃,低於世界平均。由此足見世界資源分配不均,及先進國家過度浪費的現象,不僅佔用其他國家可使用的資源,甚至預支了後代的環境使用權,人類總消耗超出地球所能負荷。

檢視生活,減少「一次用品」浪費

許多旅館投入綠背包行動行列。Photo by zigazou76
許多旅館投入綠背包行動行列。Photo by zigazou76

食衣住行育樂都要消耗資源,但我們可以檢視資源是否發揮最佳利用。現代人為了追求方便與效率,常過度依賴容易攜帶但用後即丟的「一次用品」:餐具、飲料杯、商品包裝、塑膠袋、宣傳單、旅館盥洗用品等,造成龐大的資源消費與後續的垃圾處理問題。其實如果人人能發揮「生活簡減撿」的精神,落實「簡單」、「減用」與「撿起再利用」,就可以讓資源循環,減少浪費。

環保團體與環保署推行許久的「禁用免洗餐具」、「自備餐具、環保杯」與「不提供免費塑膠袋」等做法,都可以降低一次用品的浪費;民國100年即將上路的「一次用外帶飲料杯源頭減量及回收獎勵金」政策,也透過折扣或獎勵金制度,鼓勵消費者自備環保杯,並做好飲料杯回收的工作。還有許多綠色消費政策漸漸起步,民眾也應以綠行動配合,提升環保影響力。

低碳旅行,地球減重

除了日常生活中處處著眼,出外旅遊也是許多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之一,離開熟悉的生活場域,難免在不經意間產生許多額外的消費,造成不必要的囤積與浪費。其實只要改變習慣:購物時使用環保袋,省去繁複包裝;外食自備餐具餐盒,減少垃圾也確保材質衛生安全;住宿時使用自備盥洗用品,不使用旅館提供用過即丟的瓶瓶罐罐、牙刷與梳子等…,準備一個自備用品的「綠背包」,旅行仍然可以很輕便,更重要的是減輕了地球的負荷。

打造綠行動生活

每天都是嶄新的旅程,我們不停地創造各種足跡,每個行動對地球環境都有影響。打造綠色行動生活,減少多餘的消耗,讓資源發揮有效的循環利用,一點一滴累積綠色力量,只要人人願意由小處著眼,就能發揮更廣大的影響力。

(作者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秘書)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