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1年立委選舉看女性參政

by 賴友梅、陳美華

第五屆立委選舉結果,立法院225個當選席次中,女性立委共攻佔五十席,佔總席次的22%。相較於 1998年第四屆的19.1%的(43位)席次,上升近3個百分點,增加七個席次。從女性席次的增長來看,自第三屆立委選舉以來,女性立委的席次確實呈現 逐屆穩定成長的趨勢固然可喜,但是,我們認為以下結構性問題,仍是阻礙女性平等參政權的重要關鍵。

首先,以這次的立委選舉來看,台灣女性參政的障礙不在於當選困難,而在於各政黨對女性候選人提名比率偏 低的性別政治。以往各政黨往往以女性參政意願偏低,或女性參政者政治實力/能力有限而傾向於壓低女性提名額度。然而,事實證明,不少女性立委候選人不僅在 選前民調中名列前茅,投票後以高票當選者亦不在少數。

同時,新政府中女性閣員的優秀表現,也都一再突顯出女性參政者實力備受肯定的事實。然而,當我們進一步檢驗這次立委各政黨女性提名率(註一),以及各政黨女性候選人的當選率時,就不難看出,當前阻礙女性參政的並非女性參政者的能力,而是各政黨女性提名比率偏低,女性參選機會不足的性別政治。

以這次立委選舉為例,民、國、親、台聯四政黨在區域立委部份,女性候選人提名率分別是15.7%、 24%、16.4%、10%,但是四大黨女性提名人的當選率卻分別高達是85%、67%、80%、25%。反觀,各政黨男性當選率除了民進黨的83%可媲 美該黨女性候選人之外,其餘各黨都瞠乎其後(分別是49%、53%、19%)。兩性候選人在提名率與當選率之間的高度落差,無疑是各政黨擴張其政治版圖不 可不面對的問題。

其次,今年這場沒有政策議題辯論的選舉,也是對部份優質(女性)參政者的反挫。作為2000年總統大選 的延續,這次的立委選舉只見四大天王四處趕場助講,口水滿天飛,政策議題的辯論反而消聲匿跡。在這樣的選戰氣氛下,泛藍、泛綠對決成為左右選民投票的關 鍵,各項關乎民生的政策議題反而淪為被徹底棄保的對象。

因之,泛藍陣營選民依民調自動配票的結果,多數選民變成選黨不選人。搶救了一些當選邊緣的候選人,卻淘汱那些長期來關切性別議題、問政表現佳的專業立委(如潘維剛、賴士葆);另外,長期耕耘婦女議題的王麗萍也連任失敗。事實上,婦運過去幾年來推動民法親屬編的修正(註二)、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以及家暴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的制定等等,幾乎都是仰賴極少數力挺性別議題的立委的努力,這種沒有政策辯論的選舉無疑是對婦運的一大反挫。

然而,展望未來,性別議題的相關法案在立法院並非毫無空間可言。從政黨的政治版圖來看,高舉「兩性共 治」大旗的民進黨,躍升為國會第一大黨,理應有助於相關性別法案的審議。同時,50席的女性立委席次,雖仍居少數,但盱衡以往立法院的政治生態,即使女性 立委席次始終偏低,不少女性立委在性別法案上的問政品質、專業效能,以及她們所投注的心力都明顯遠高於男立委。

未來值得觀察的是,這些女性立委是否能摒除政黨、族群、統獨成見,在性別相關法案上,進行跨黨派的合 作。事實上,在立法院中,左右性別法案審議進度的關鍵之一,在於相關委員會召集委員是否願意將法案排上議程待審。以「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在立院一躺十年 為例,即和歷屆內政委員會召委不願將之排上議程有關。

因此,我們希望將來各政黨立院黨團能正視女性立委成長為50席的事實,釋出和性別法案相關的召委席次(諸如內政、司法、教育、社福等委員會)予女性立委,以提高相關性別法案在立法院的能見度,以真正達致「兩性共治」的目標。

最後,我們認為在女性立委席次已達22%的情形下,幾年前被視為有進步色彩的「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註三),其實幾乎已經是檢驗各政黨性別敏感度的低標準。因而,我們呼籲各政黨應正視女性參政者的實力與需求,進而以「不低於三分之一」的性別比例原則作為未來各項公職選舉的提名原則,才是一個真正重視女性參政的政黨。

(本文作者賴友梅為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
、陳美華為該基金會開拓組委員)

註一:請瀏覽網氏第97期以女性參政作為投票的指標
註二:請瀏覽網氏第80期努力修法,才有選票
註三:請瀏覽婦女保障名額答客問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