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退場,只是換場練功

by 張瓊齡

2014年11月上旬,再次造訪香港社會企業高峰會,這回讓我深有所感的是,搭著高峰會延伸出來的《Hong Kong Jam》小型主題工作坊以及《Master Class》大師學堂的幾位社企創業家。未來將陸續介紹他們各自帶給我的觸動。

Hong Kong Jam主題工作坊。Photo by www.hongkongjam.org/
Hong Kong Jam主題工作坊。Photo by www.hongkongjam.org/

“Que Sera, Sera,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不管未來如何,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未來並不是我們所能預見的。
Que Sera, Sera,What will be, will be.”世事不可強求。

自香港歸來後,腦中持續冒出”Que Sera, Sera“這首歌的旋律。

踏上社企之路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以上的人,會是什麼模樣?他們想的又是些什麼呢?所謂的成功或失敗,他們自己怎麼看待?

以我的角度來看,真正走上社企這條路的人,並無所謂退場這回事,只不過,處在哪個階段,準備穿過怎樣的關卡而已。

「互文教社」創辦人羅偉鴻

11月3日晚上,在《Hong Kong Jam》的主題工作坊「Life after your social enterprise(展開社會企業後的人生)」中,再次見到香港知名的青年創業家Freddy,他是ICE(Intercutural Education)互文教社創辦人,這是一家榮獲2009年香港社會企業創新冠軍的教育社會企業。主要是為年輕人提供增強跨文化視野,指導未來計畫設定與洞察社會創新,以發展個人的跨文化素質,以塑造一個全球化的社會。

異於過往的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趕到現場的Freddy羅偉鴻,這次不是舞台上閃耀的明星,而是帶著平易近人之氣的鄰家男孩。這場次的參與人數不多,Freddy讓大家圍成圓圈,在聽過大家的簡單自我介紹後,有種釋然,似乎這樣的人數規模讓他能夠暢所欲言。2006年Freddy自Google離職,走向社企創業近八年後,決定現階段先回歸協助家族事業。Freddy坦言,在過去追求夢想、實踐夢想的歲月裡,他承接了許多關愛的目光、得到許多資助,也有各式各樣的機會可以和海內外精彩的生命互動並分享創業經驗,然而這些年過去了,依然還不能讓女朋友看到一個可以共同攜手的未來,於是求去;從事家庭手工休閒食品業的父母雖然一直以他為榮,還是必須挺著越來越高齡的身軀,一邊辛勤工作,一邊為他不確定的未來擔心,甚至家族還為他召開一場數十人的家族會議,找出家族中事業有成的長輩和他對話,只為遊說他,能否先把自己的經濟穩定後,再盡情回饋公益?Freddy經過審慎的思慮,決定先讓家人安心。

短短一小時左右的真誠告白,聽眾雖少,Freddy贏得的熱烈掌聲,相信力道與強度不亞於過往他曾經獲得的每一次掌聲。

在鼓勵大家投入社企或認同社企的階段,用以吸引人們投入的是成功的經驗與故事,一旦走上社企之路後,那些創業者曾經有過的挫折、失誤、付出的重大代價,卻也同樣吸引從業的人,無論是用來引以為誡,還是預做心理準備。

傳統上在企業界被奉為圭臬的價值是:企業未能獲利,其存在就是一項罪惡。結果也就必須離開市場。觀看社會企業,一旦獲利未能如預期表現,則有時還能以其所帶來的正面社會效應,或是曾經階段性處理的社會議題,肯定其努力與價值,不至於被全盤否定。

評斷社會企業及其創業者的價值何在

只是,對於社會企業與其創業者這樣的寬待與諒解,是否有助於其後續邁向創業成功之路呢?

過去兩年多,透過內湖社區大學課程,我和學員們在台灣探索社企的切入行業的過程中,看過一些案例,雖不是社會企業走向,卻恰恰是家族事業必須徵召子女回來繼承的案例,譬如:宜蘭南方澳的珊瑚法界博物館,宜蘭頭城梗枋漁港船家由傳統漁業轉為休閒漁業,這兩者的子女均接受高等教育,所學都與家族事業無關,除了要努力建立自己從業的意願並找出認同感之外,還要幫助家族事業進行轉型並能持續產生獲利。在和父母共事的過程中,相對於深度瞭解家族事業運作的父母,除非完全放手不管事,否則一開始既無相關專業也並非基於興趣的子女,哪怕先前已有多年工作經驗或擁有社會光環,還是得先讓自己歸零,最終才有機會找到雙贏之道。

話說回來,Freddy所創立的ICE立意很棒,然而香港社會如同所有華人社會,只要是還在學的年輕人,還有升學與就業的壓力,只要經濟來源還是取自於父母,那麼這類非體制內的學習體驗或社群機制,就不容易像升學補習班那樣具有壓倒性的市場,也不易產生足夠的獲益;倒是,Freddy本身所來自的勞動家庭與社會階層,擁有許多符合社企創業的元素,對應到的人群也比較可能有自主付費的能力,現階段來看,Freddy似乎是暫時從社企退場了,但我相信儘管Freddy雙親從事的是傳統食品手工行業,需要運用到許多勞力,也未必用得上Freddy在大學所學或社企創業習得的能耐或鏈結的人脈,但畢竟這是一個做了幾十年,經過市場考驗存活下來的行業,我認為已經受過社企洗禮、不能忘情社企同時也見識過許多社企大師的Freddy,極有機會在回歸家族事業的過程中,同時挖掘到他下一個階段進行社企創業的元素與真正能夠立足的市場。

(作者為台北市內湖社區大學「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執行長)

瀏覽更多瓊齡的文章與開版辭: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