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的人生重開機

by Asian

你和我一樣過去是個有資訊焦慮症的人?

過去我常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到處參加不同「活動」、跟很多所謂的「專家」聊天、把相關「文章」或「書籍」都看過一遍,甚至自己也做了很多「筆記」來探討這些事。但是人生一晃眼就來到了中年,我覺得自己其實只是從0到了0.5而已,的確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學到了很多,但是不可否認的這樣的學習方式其實非常的「雜」,根本沒辦法立即像武俠小說中的「北冥神功」一樣,可以馬上內化成我自己個人做人處事的方法。於是演講越聽越像是在聽「災難報告」,書讀越多就越慌 ,為什麼?

換個方式用「世界的角度來看自己」就會發現自己的路無限寬廣。unsplash@Len dela Cruz CC BY 2.0
換個方式用「世界的角度來看自己」就會發現自己的路無限寬廣。unsplash@Len dela Cruz CC BY 2.0

一言以蔽之,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出國念書或是考上公務員會不會是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

這兩個答案問了10個人有9個會中(特別是目前擔任父母輩),關於前者在時間上起碼需要耗費一兩年的時間,而且還有高達一兩百萬以上的學費要先付出,想想這個投資風險,很多人都只會想想而已。關於後者,因為僧多粥少,很多人考了很多年都考不上,如果不是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時間成本不斷投入的結果,就是不斷虛耗自己的人生。在我看來其實兩者都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而已,重點還是你究竟想要過什麼人生。

後來我發現,其實無論在職場或是人生上,我自己最缺乏的是以下三件特質:

1. 勇敢:遇事果斷堅持到底的態度
2. 邏輯:邏輯思考與策略分析
3. 溝通:透過英文與世界溝通

為什麼最缺乏的三大主軸是「態度」、「邏輯」與「溝通」呢?

1. 勇敢:遇事果斷與堅持到底的熱情

我發現在台灣我們從小都是在父母、老師的注視下長大的 (不管是期望或是威嚇),想想看如果我們以後每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先問「父母、老師」可不可以,或是以「父母、老師喜不喜歡」來當作要不要做的標準,這其實是多麼可怕的事,所以我想每個人的人生裡總有一些事是我們喜歡而且願意堅持下去的,努力找到它並且堅持下去,儘管最後可能是以失敗告終 (特別是戀愛) 至少努力追求過的經驗,對人生其實是很有幫助的。

2. 邏輯:邏輯思考與策略分析

台灣的教育並沒有教導我們要如何獨立思考,這使得我們沒辦法快速的在競爭激烈的時代取得很好的位置。現在的資訊太混亂了,一個問題一定會有一個以上的答案,那你要聽誰的呢?

遇到狀況時先廣泛蒐集資訊→制定出自己目前的最佳可行方案→然後找資源達成它→解決問題。

這個流程雖然辛苦,但以我的經驗這絕對比事事問人好,畢竟每個人的條件都不相同,很多答案在他人身上是100%的正解,但到了你身上可能就只剩下70%的效果,且當你沒有自己的一套適合自己的思考流程來解決問題,就極可能陷入人云亦云的狀況,這對於應對未來許多不可知的問題都是風險極大的挑戰。

3. 溝通:透過英文與世界溝通

雖然在全民英檢很多人都可以拿到中高級的證書,但後來卻發現當我們實際要跟老外溝通或談生意的時候,自己的英文卻完全用不上場。我後來和很多外國友人討論後發現,其實並不是我們的英文能力不夠好,而是「溝通的能力」太差。過往,我們都花太多時間在提升自己的英文程度 (特別是在單字和文法),卻忽略「從溝通到說服」的過程,更重要的其實是邏輯與同理心而非僅是英文程度而已。

中西合璧的做事方法

「過去,找工作像選電梯。只要搭上明星產業的電梯,加上努力,總有一天升上頂峰。今天,每個電扶梯上都塞滿了人,年輕人卡在基層,中生代難以升遷,60歲也難以退休競爭改變,對手改變,產業龍頭一夕易主,傳統生涯發展路徑不復存在,你我都受衝擊。」這段摘自《 The Startup of You 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新創企業家改寫生涯的方程式》的文字,是我最近很有感觸的一段話,這句話讓我覺得當我們以「自己的角度」看世界時,其實免不了會陷入「以管窺天」的邏輯謬誤,以致無法相信為何現在很多事都和以前不一樣,但若是換個方式用「世界的角度來看自己」就會發現自己的路無限寬廣,期勉大家都能夠重新Startup 讓我們的人生重開機。

了解更多Asian的故事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