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背負多重壓力而成長

by 莊泰富

從父親的眼中看見男人樣貌

從小爸爸在我心裡的印象就是嚴肅……拿著成績不太好看的考卷給他看,結果都是一樣,要嘛被罰跪要嘛就被打,最後再拿考卷丟我,當時的我老實說當下真的很不爽,因為我覺得被拿考卷丟是在侮辱我,但他每次總會在修理我之後,再跟我說為什麼要這樣要求我,是為了我以後能有好的未來。

男人從男孩開始學習要有肩膀、有擔當、有苦不能說出口,要成為家庭的支柱。photo credit:unsplash@Clark Street Mercantile
男人從男孩開始學習要有肩膀、有擔當、有苦不能說出口,要成為家庭的支柱。photo credit:unsplash@Clark Street Mercantile

父親,在男孩成長過程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擔任著男孩的模範楷模,不管是在個性、氣質或是人格的塑造,父親都是男孩最主要的學習榜樣。在華人世界裡,男孩開始學習到社會要求一個「父親」/「男人」該有的模樣與特質。男孩開始學習要有肩膀、有擔當、有苦不能說出口,要成為家庭的支柱。

有一次,爸爸喝多了酒,回家,媽媽念了他好多話,最後爸爸不耐煩了,生氣大吼:「在外面工作賺錢,跟朋友喝酒聊天,消除一下平常的工作壓力,不能嗎?我每天那麼累,有人體會我的辛苦嗎?」……爸爸辛苦的工作,回到家為了不讓媽媽擔心他的身體,所以選擇不讓她知道工作的辛苦,把這些疲累往肚裡吞,所有不好的心情都不帶回家庭裡,多難受。

在勵馨基金會2015V-Men網路活動「男難字語」中,有許多男性分享自己成長的經驗,透過學習父親的樣子,慢慢學習做個男人。傳統對於男性期待的樣貌也就不斷的被傳承下去。

這是他在用實際行動表達他對我的愛,而他也會常藉著媽媽的口中問我在台北的情形,雖然爸爸本身不太好意思問,但是他總是會想辦法換種方式來關心我……因為爸爸的個性,我也變得和爸爸一樣,不太敢說出內心的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華人家長教育小孩的態度,家長們習慣將自己的遺憾轉換成對小孩的期待,小孩們不僅要順利成長,更要背負著家庭的期待下,讓整個家庭有著更好的未來;而「傳宗接代」更是家長們對於男孩成家立業的希冀,在這樣雙重的期盼下,男孩從小到大就背負著多重的壓力下成長。

成為男人的第一步:割捨親情

我爸爸是長子,我又是長孫,在一個非常傳統的鄉下中成長的我,我爸爸從小就是打罵教育,希望我可以出人頭地……我高中的時候只想著要逃離這個家裡,所以我大學的時候就決定要填一個離家裡最遠最遠的地方,我爸知道之後非常的生氣,還不跟我說話。

大概高中前,因為小時候有被爸爸懲罰的經驗,所以習慣遠離他,能不跟他講話就不跟他講話,直到高中,家裡的人都看見我開始努力讀書,在學校也安然無事,爸爸才開始跟我用溝通的。

勵馨長期服務男性團體的過程中,看見男孩在家庭議題上,最難處理的,永遠是父子關係;在男孩成長的過程中,男孩模仿父親的樣貌,為了學會成為一位男人,男孩開始把眼淚封印住,隱藏自己的情緒(見 能釋放感情的才是真男人)。

表姊在20多歲的時候,因為罕見疾病去世了。姨丈本來是個朝九晚五的男人,天天回家吃飯。在那之後,他變成朝九早五,時常一整晚不回家……阿姨很不高興,覺得姨丈怎麼可以變成這樣……我們沒有聽過姨丈說這些,但聽阿姨說久了,我們也開始覺得他很不對。表姊死了,大家都很傷心,為什麼他可以拋下阿姨一個人難過,自己卻整天在外面快活……然後,阿姨和姨丈開始冷戰。他們活在同一個空間裡,卻彷彿彼此根本不存在。

在「男難字語」的分享中提到,阿姨與姨丈的冷戰,起因於表姊的故事,讓姨丈不知道該如何表現自己難過的情緒,只想要逃離自己的家裡,以免自己觸景生情。阿姨無法理解姨丈的痛苦與逃家,而姨丈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最後他們雖然活在同一個空間裡,卻無法看見彼此的需求。

保護家人、不讓家人擔心有很多種方式,但封閉自己的情感絕對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相反的,釋放自己的情感,並不是示弱的一種表現,而是真誠表達自己,連結家人彼此關心、有溫度的方式,「真男人」是不吝於展示自己的情感,可以哭、可以笑、可以一起分擔家裡的點點滴滴,更可以大方享受父子情誼!

資料引用來源:
1. 勵馨基金會2015V-Men「男難字語」男性情感募集故事文章。
2. 勵馨基金會2016男性情感團體焦點團體紀錄。

(作者為勵馨基金會教育專員)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