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美麗魔咒

by May

妳一定聽過「愛美是女人的天性」這句話。一直以來,女性被賦予著和美麗高度連結的形象,女性之美是千百年來男性凝視最熱切的客體,無數的詩人讚頌,女人彷彿天生就美,該要美,不美的女人枉為女人,甚至不能算是女人。美麗彷彿是女人的桂冠,但實則反過來成為枷鎖。女性之美的定義,時常建立在男性對女性的凝視上,且主流審美觀隨時代流變,更限制了妳此時此刻應該呈現什麼樣的外表,才可稱得上美人。

試著將自己從購買衣服的時間與精力消耗中解放出來,想想可以多做多少事情?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女人愛美是天性,抑或是後天養成?

去年底(2016),綠色和平台灣香港兩個辦公室做了一份消費者行為調查,調查對象涵蓋不同性別,但結果在性別上,符合一般大眾的刻板印象,女性確實是衣飾消費的主力,「女人愛美」這個結論以比例來說並不冤枉。然而我們該問的是:女人愛美真的是天性,抑或是後天養成?

「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人們總是這樣鼓勵女性追求美麗,只要肯努力,一定會美,跟著時代潮流走,追著大眾審美觀,才能為自己創造所謂的身價;反之,不好好做保養、美容美體、化妝、穿漂亮衣服的話,彷彿妳有再多優點也仍令人「殘念」。這樣病態的外貌苛求,令女性更加遭受束縛,妳的衣櫃裡,因而長出了各式各樣的需求:上班的襯衫窄裙絲襪短西裝外套、出席宴會的各色小禮服、和姊妹出門的合身T恤搭配可愛短褲或婉約長裙、約會必殺的小性感顯瘦心機洋裝、運動穿的排汗小背心和壓力褲、在家穿的粉嫩舒適連身裙,當然,免不了還有每一季分別流行的單品,從五年前的針織衫、上一季的Oversize外套到當季的垂墜感寬褲,有時看看衣櫃裡大半不會再穿的衣服,妳也忍不住疑惑起,買下某些衣服時,自己究竟是著了什麼魔。

衣櫃裡有多少是衝動購物下的服飾?圖片取自減法生活網站

有高達40%的衣服,都塵封在衣櫃裡,極少穿著

事實上,綠色和平組織另一份全球性的調查也顯示出,當代人們購買的衣服數量比15年前高出60%,但平均每件衣服的壽命卻縮短一倍,從兩年變成一年。有高達40%的衣服,都塵封在衣櫃裡,極少穿著。

擁有的富足感、多選擇與變化的新鮮感、穿搭不同衣物在身上以展現美麗的滿足感,在一個受到社會建構出「必須美麗」觀念的女人身上,是天經地義的。然而這樣普遍存在、被視為常態的消費習慣,除了花錢、花時間、浪費環境資源、製造大量垃圾之外,也容易造成不健康的心理依賴,更限制了女性開創更多不同發展可能的空間。

試著想像,當我們把自己從購買衣服的時間與精力消耗中解放出來,可以做多少事情?妳可以運動,讓自己變得更健康長壽;可以享受閱讀、音樂與電影,挖掘文化而更有深度;可以思考、創作、經營事業,為自己打造與眾不同的未來,而非只是等待幻想中的王子或公主路過,為妳的外貌癡迷。服裝固然也是品味的展現,然而若一個女人的心思永遠只停留在表象,便無法解開這社會加諸於女性的魔咒。

美麗絕不該只是外表。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是的,但美不僅是容貌之美,而是作為一個人整體的完熟。受限於追求容貌與華服,是傳統時代壓抑女性生涯發展的遺緒,也是將女性客體化的結果。社會養成女性同樣以客體化的眼光看待自己,而打破這點迷思,我們有能量去追求更全面的美麗,作為自己獨特風格的經典,同時照顧心靈、成就、健康,生活會比買衣服打扮更有趣得多。

當然,女性要挑戰既有的社會價值觀,絕非易事,也不是只有自己抗拒消費,就能改變大眾的行為。於外於內,女人打破魔咒的工作都依舊漫長,但有趣的是,參與減少消費倡議的人,同樣以女性為主,愈來愈多女性不願臣服於傳統價值的期待。一點一滴的,改變正從女人的自我省思和引領社會風氣轉向開展。

(作者為減法生活編輯,本文同步發表於減法生活網站)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