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兒子看不起的痛

by 張瀞文

美華拿一張剪報來給我看,面容壓抑著憤怒與哀傷,短短的文章有些段落用紅筆劃線,她說是剛讀大二的兒子故意劃給她看的,她要我替她想想,兒子是不是這麼地看不起媽媽?說著眼眶就泛紅,聲調卻臉露出極其生氣。

文章的部分段落寫著「……長大之後,才知道媽媽也不是萬能,媽媽也有不會的時候……這時候媽媽已經不可以依靠……」

兒子是不是看不起媽媽?兒子劃下這些話給媽媽看,到底要說什麼?讓我們先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

自小兒子與媽媽是親密夥伴,功課有問題找媽媽,肚子餓找媽媽,心情不好找媽媽撒嬌,被爸爸罵,媽媽更是擋箭牌,媽媽儼然是兒子的主宰與守護者,母子在如此的親密關係上,各自得到心靈上的滿足。

然而,自從上了大學,這種依附關係,整個破滅。以前心中有惑、有困難就找媽媽,如今,發現媽媽也無能力替他解決這些疑惑,專精的學業,媽媽不懂,未來的發展,媽媽只知道作公務員最好,愛情交友,媽媽已經說過畢業前不可以交女朋友,女孩子打電話來,媽媽就有明顯的敵意。

這個媽媽從無所不能,變成一點都不能,怎不叫一個依賴媽媽甚深的男孩氣餒呢?反觀有些同學的媽媽,因為受過較高的教育,在職場上有歷練,在專業與生活上都可以給孩子跟得上時代的開明見解,這令兒子好生羨慕!兒子也知道媽媽對他無怨的付出,嫌棄媽媽是萬萬不可的。

一直從兒子身上得到的親密感,再也得不到滿足,讓她的情緒繃到臨界點,所以問話的方式常令兒子對媽媽滋生情緒,兒子也自忖,說了你不是不懂就是不認同,所以更加迴避媽媽,如此惡性循環導致母子無法正常溝通。

當無法正常溝通時,媽媽卻欲以母親的權威對兒子加以掌控,可能會在衣食小事上作文章,可能強迫兒子作某些生涯選擇,或者拿兒子跟親戚的孩子比較,讓衝突更加劇。

美華一直以兒子作為自己生命意義的顯現。當她以全心陪伴將孩子從第一志願高中送上第一志願大學,卻黯然發現兒子已經不是她的了,她無法對兒子的生活以及學習有太多介入,她認為兒子排斥她,是因為看不起她。卻沒想過兒子目前的生活,以她的學養與經驗,已經無法像以前一樣地全然介入,因為不能介入,而無法得到往日的成就感,往昔溫暖關懷的言談,變成叨叨不止的盤問與埋怨,更加讓兒子不願與媽媽互動。

兒子迴避媽媽的同時,還是渴望與媽媽有溝通,而留言於報紙,媽媽卻詮釋成兒子認為媽媽沒有用,兒子看不起媽媽,因此而心碎。

當孩子終於了解媽媽不再足以依靠,是不是也象徵兒子有了獨立自主的心理準備。看見真正成長的兒子,美華不是應該高興嗎?如果持續把自己放進無明的詮釋中,硬是要認為兒子瞧不起她,只落了自己更痛苦,硬生生地把這個心結打死了,往後連帶也會認為高學歷的媳婦看不起她,多年之後把自己變成一個讓人望之生畏的老人!

假若總用情緒來詮釋旁人的表達,大多要落入自傷又傷人的結局,這對母子儼然落入如此的死角當中,各自痛苦。

脫困的方法為何?首先,各自真正理解對方的情境,母親需要了解孩子的生活世界,也必須自知過去的介入需改為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兒子需要知道媽媽經歷孩子長大離家的空虛,關懷母親之外,有機會引介母親走出家庭的小框框,參與各種學習活動。

更重要的是,媽媽跟兒子多談感情,少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碎碎念來表達關心;兒子也需要多跟媽媽說學校的活動,媽媽沒念過大學,當然不懂大學生活,多說幾次就知道較多,專業知識就挑媽媽可懂的說;母親在聽時,切忌妄加批評,兒子是在與你分享他的生活,不明所以就批評只會斬斷溝通之路。

母子若能從幼年時的彼此依賴,成長為平等地分享生命,這世上豈會有哀怨老人與不肖兒子!

(作者為身心靈整合治療團體領導人、自由作家,歡迎到四月女巫的赤道小築部落格)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