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潭傳奇

開基天后宮/元和宮/烏鬼井

三老爺宮/總祿境廟/鎮轅境廟

西華堂/重道崇文坊/燕潭

大銃街

前言

  燕潭,據傳昔日因常有燕子飛翔其潭之上而得名,「恨逐空潭水 未消,蟾宮默對感蕭條,差池燕子今何在,滿耳秋風咽玉蕭。」此詩 即為近代詩人黃秀峰之詠景作品。另有一說為潭之形似燕子而名之, 台南巿文獻會也將此地列入台南十二勝蹟之一,名為「燕潭秋月」。 徜徉在這建立已有八十年之久的老公園(民國元年創建,民國四年完 工),濃蔭碧水,令人流連忘返,實在難以想像舊時此地附近竟為官
衙林,以及城牆高聳,城門壯大的莊嚴景象。

  康熙二十三年(1684),台灣知縣沈朝聘建縣衙於今西華堂,總兵 楊文魁建總鎮署於今聯勤兵工廠舊營區,康熙五十一年(1712)縣城隍 廟創立,雍正元年(1723)大北門建於燕潭旁,當時為木柵門,乾隆五 十三年改建石城門,短短時間此地成為軍防要地。另外在離此不遠的 禾寮港區域,也為古戰場之一,鄭成功大軍最早於當地登岸,開始復 台戰役,明鄭、清初民眾聚集眾多,使此地曾繁榮一時,鎮轅境總 祿境元和宮三老爺宮等老廟,都是為昨日歷史留下見證,令人回
想往事,生思古之幽情。

  如今繁華不再,燕子形蹤不復可見,但潭上清風仍細說往昔舊事
,老街道寧靜而守住時光,待人追尋傳奇故事。

文/王明和


+ 開基天后宮

台南市自強街12號
第二級古蹟
  建於明朝永曆年間,主祀天上聖母,俗稱小媽祖宮以便與大天后 宮作區別。蔣允焄、蔣元樞兩位嘗加修葺,現廟部分為光復後重修。 本廟之史蹟價值,為台南巿最早興建之媽祖廟。廟內有全巿最早龍柱 之一-三爪龍足。後殿奉祀一造型獨特的「歪頭觀音」,十分別緻有
趣。

+ 元和宮

  地當自強街、北華街口,舊地名水仔尾。創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 (1696),主祀保生大帝吳真人,原白龍庵五福大帝王尊目前寄存於此 。近年剛重修廟宇,顯得金碧輝煌,現代感十足。

+ 三老爺宮

  在裕民街八十六號,主祀三老爺(朱王爺、曹王爺、魏王爺), 創於乾隆15年。濱臨昔日北幹線-德慶溪,鄭成功攻台便是沿德慶溪 登陸禾寮港,當時此地為府城北邊的高地,居高臨下是個十分涼良好 的軍事陣地。廟前為鴨母寮市場,晨時人山人海,頗有昔日舊觀之感
,廟中的朱王爺據傳為鄭成功。

+ 總祿境廟

  俗稱「下土地」,在崇安街(舊稱總爺街)51號。主祀福德爺, 和「頂土地」(鎮轅境廟)同位於總爺古街上。古時街道為了防禦盜 賊,多做丁字形或工字形街衢,並在街口建廟捍衛,所以形成這典型 的「街頭街尾土地公」的街坊結構。本廟福德爺神像頭部曾於民國六
十七年遭人砍斷過。

+ 鎮轅境廟

  俗稱「頂土地」,在崇安街 163號。相傳清朝名宧福建提督王得 祿,曾流浪到此搭地舖而眠。後由土地公用計相激,而流浪至嘉義, 因而能護嘉慶君有功,累官至福建提督。所以王得祿奏請朝廷封勒, 使得該廟頂翹脊,神帶相帽,地位崇高,十分獨特。

+ 西華堂

台南市北忠街92號
第三級古蹟
  主祀釋迦、三寶佛,屬於齋教金幢派翁文峰支派之齋堂,並為此 派全台唯一的齋堂。本堂建於乾隆15年(1750),光緒20年改建於現址 。現堂宇係民國50年重建。此堂庭園寬廣,有本巿齋堂中難見的庭院 ,透著修道地安詳靜謐的色彩,堂內文物精美,保存頗佳。堂門上所 繪的「韋馱」、「伽藍」兩門神、是台南著名彩繪畫家潘麗水的作品 ,頗值得一觀,屋身的山牆上有四個S形鐵件,即俗稱「鐵剪刀」的
壁鎖,據傳為荷蘭人留下的建築樣式。

+ 重道崇文坊

台南市中山公園內
第三級古蹟
  為嘉慶九年(1804),貢生林朝英(字伯彥,號一峰亭)捐鉅款倡 修縣學文廟,為表彰其義舉所建。目前為巿內現存四座清代石坊之一 。重道崇文坊原址在龍王廟前,即現今南門路市警局前,1934年因闢 路遷移至此。石坊用貴重的青斗石和白石所搭建,其橫樑上石雕細緻 流暢、古樸幽雅、柱旁的石獅雕琢線條簡單、可愛有趣,值得佇足細 細品嚐。當時林朝英建有一峰亭庭園(在今民生綠園附近),其園遺 跡石匾「一峰亭」現存在延平郡王祠的文物館中。

+ 燕潭

今中山公園水池
  清朝時位於大北門外,潭北為刑場、潭南則臨北門城垣;今之中 山公園創於日治時代大正元年,歷時四年完成。「燕潭秋月」向為台
南名景之一。

+ 大銃街

  清初,由於臨德慶溪入台江處稱為「水仔尾街」,為古時出入小 北門必經之路,商業交易熱絡頻繁。後因小北門建大砲台而被改稱為
「大銃街」。


回到台南府城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