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I遠景帶給政府挑戰

趙國仁、林朝賢、陳廷榮 ©
中山大學 資管所研究生

  自一九九三年九月中旬美國科林頓政府發佈一份三十頁的國家資訊基礎建 設藍皮書(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genda for Action)以來,全球 掀起一片國家資訊基礎建設的熱潮,各國相似的計劃有:新加坡的「IT2000 」 、日本的「資訊新政」、菲律賓的「 2000 年國家資訊計劃」,歐洲各國聯盟 合組「資訊基礎環境委員會」,而我國則由行政院成立跨部會的「國家資訊基 礎建設計劃專案推動小組」負責規劃及推動的工作。

  這些推動 NII (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的國家或聯盟, 雖然各有 其獨特的國情與面臨的問題,但卻也都對 NII 寄于厚望,描繪了在資訊高速公 路上的美好遠景;另一方面,全球的社會及政治環境亦正面臨轉型,在資訊力 量的輔助之下,下一世紀的人民與政府的關係將和現在大不相同;本文將說明 在這社會的改變及 NII 的遠景之下,政府單位將要面臨的一些挑戰。


社會的改變

  現今多數國家的人民對政府的看法幾乎都是大同小異,而高稅收、浪費、 僵化及低效率確實也是多數政府的通病,這是官僚體制發展的歷史包袱。在過 去,尤其是在國家處在危機(如:經濟大恐慌或兩次世界大戰)之時,官僚體 制的一些特質,如:穩定(經濟、政治上的緩慢變化)、安心(針對失業問題 、老年問題)、及一定程度的公正平等(提供教育及工作機會,一視同仁的服 務),配合由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能使全國有共同而明確的目標,凝聚全民的 共識,願意為共同的目標投注心力。

  當時孕育官僚體制的背景有一些特點,如:當時的社會步調緩慢,改變徐 緩漸進;當時的組織層級分明,只有金字塔頂端的人,才具有足夠的知識、能 力與權威來判斷事物;當時的生產工具掌握在企業家手中,唯有效忠企業才能 夠有足夠的生產力;當時強調大量製造,以形成規模經濟來降低成本、增加競 爭力,顧客只有標準化的少數幾類選擇。

  以上的種種,今天已成過眼雲煙,我們身處在時時面對競爭的環境,令人 神經緊張;資訊氾濫、高教育水準的社會裡,平民所獲得的知識與資訊,足以 和領導者抗衡;新一代的知識工作者不再依賴企業的生產工具,所累積的知識 可以隨著個人在企業間移動;企業存在的目的是「顧客服務的滿足」,訂製型 的商品,以及多樣化的選擇,是企業生存競爭所必需努力的方向,總之,在這 世代交替的時代,人們不再滿足於已成為威權、僵化、低效率的官僚體制,而 要求能提供多樣化及高品質服務,及具有高彈性、高效率的新政府,民眾甚至 希望能夠參與政府重大決策的訂定,在這樣的趨勢之下,不能滿足人民需求的
政府將漸漸地被淘汰。

 

NII的遠景

  NII 只是一項基礎建設,自己本身並不能帶來立即可見的影響與效益,而 是有賴社會整體環境的配合,相關法令的修改,開發其上的各項應用,以及提 高自由流通於其上的各類資訊的價值,因此,我們可以知道,NII 所帶來的遠 景並不僅只是視訊會議、電子文件交換、或光纖通訊網路等單一的網路應用而 已,而會帶動社會整體的變遷,將全民帶向更高度資訊化的社會之中。

  在這高度資訊化的社會之中,藉由資訊高速公路的輔助,任何人在任何時 間皆可以存取他(她)想要的任何資訊,因此,以往由於資訊不能充分流通所 造成的一些社會現象及體制,將面臨極大的改變及挑戰。在政府組織方面,由 於資訊流通的便利,減少了機關組織的溝通層級,工作的本質與目的將被重塑 ,權力角色及結構勢必面臨重新分配,在這大解構、大破壞,卻又大重組、大 建立的時代潮流中,我們可以說:

這是一個資訊的時代,掌握資訊力量的人,就是贏家!

  面對著國家資訊基礎建設( NII )以至於全球資訊基礎建設(GII )所帶來的資 訊洪流,政府的角色將被重新洗刷改造及重定位,而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與變革,包括有:參與式的民主、虛擬組織、以及資訊貧富差距。全球走向資 訊化社會的脈動不會停止, 而了解在 NII 遠景之下,政府所面對的衝擊以興利 除弊,並調整腳步去適應,及配合它的到來,是政府及全體民眾共同的責任。

 

參與式的民主

  所謂參與式的民主,簡單地說,就是「全民可以獲得決策所需的資訊,參 與決策的制定,並通力合作以輔助完成該決策所需之工作」。我們現行的體制 是間接式的民主,由人民投票選出代表,間接參與中央或地方政府決策的制定 ,並透過這些被選出的代表們來監督與推動各項的公共事務。

這樣的體制及民主的模式,已遭遇到下列的兩個挑戰:

  1. 一般人民行為模式的改變:

    工業化社會中,大多數的資源用於不斷開發、提升生產消費水準,人 們滿足於物質的追求,相對地使得政治參與的意願減至最低;在資訊 社會中,自我實現卻是行為的最大動機,從資訊的產生、使用,決策 的制定、執行,整個過程滿足了個人履行目標的需求感,但整個過程 卻也與行為者的外部環境息息相關,因此,世人參與經濟、社會、政 治制度的決策制定和共同參與經營管理的需求勢必愈來愈強烈。

  2. 政府能力的極限:

    政府等大型組織所制定的決策常無法照顧到所有的民眾,但多數新興 被重視的問題,如:核能發電、污染、通貨膨脹、人口爆炸等問題, 均直接影響全民的生活,而人民希望當政府無法全面顧及之時,會被 決策所影響的人,能夠參與及影響決策。

  而 NII 的建立,更解決了極為關鍵的技術問題,從前,技術問題是阻礙全 民直接參與政治的最大阻力,任何類似全民投票的活動,都需要長期地投入大 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成本,而透過 NII 所提供的全民資訊網路服務, 不但 降低了全民參與的成本,更可提供更多更新的服務。

  因此,不論從需求面、供給面、技術面、成本面來考量,參與式的民主制 度都是未來政府所需面對的重大挑戰之一。

 

虛擬組織

  NII 最大的貢獻之一,便是打破了資訊交流的時間、空間的限制,全球各 地相同目標的個體,可以透過透通連結的高速網路進行串連,進而產生許多不 同目標的「自由意志共同體」,這個共同體內的成員隨時可能加入或退出,彼 此之間並沒有正式的約束,但是隱性而強烈的互動關係卻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 力量。凝結這種力量的主要因素,來自於 NII 所提供雙向溝通的能力,這一點 由國內無線電台, 透過 call-in 節目可以輕易地帶動聽眾的情緒,以及號召集 結群眾就可以知道。

  由於資訊高速公路貫穿了城市與城市之間,及國家與國家之間無形的邊界 ,虛擬組織對於官僚體制的影響也是無國界的。例如,所有的野生動物(如: 犀牛、老虎等)保育者可能在同一個全球流通的電子佈告欄系統上進行資訊交 流,在這個討論群所形成的共識很可能會影響世界各國關於野生動物保育的政 策;而相對的,政府單位也可以在這個電子佈告欄系統上說明該國在保育野生 動物上的努力,透過改變這個虛擬組織的印象而免除經濟制裁的壓力。

  一些虛擬組織的雛形在目前的國際網路 Internet 上已可見到,今年四月二 十六日的聯合報就有提及,在四月十九日奧克拉荷馬市大爆炸之前,alt.conspiracymisc.activism.militia 兩個全球新聞討論群早就對於四月十九日「民兵日」吵 翻天了,有人在上面發表「一九九四年獨立宣言」,有人說:「革命要數位化 」,更有人號召擁槍的所有團體武裝起來,虛擬組織的規模已隱然成形。

  這類虛擬組織可能會有許多其他的名詞,如:「自發性組織」、「電子社 區」、「虛擬王國」、及「資訊地球村」等,是資訊開放、自由流通之後必然 的趨勢,如何和虛擬組織溝通及合作,減少虛擬組織的阻力而善用其助力,將 是政府單位所必然要面對的另一更大的挑戰。

 

資訊貧富差距

  隨著資訊化社會的到來,權力的本質將會產生改變,誰掌握資訊,誰就擁 有權力。未來的社會有兩大類的人,一類是懂得善用資訊網路來收集、分析資 訊的資訊富者,另一類是害怕電腦、迷失於茫茫網路大海的資訊窮人,並且貧 者愈貧、富者愈富!換句話說,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資訊網路的好處,新 興的資訊富者很可能是未來資訊化社會掌握權力的強者,若無適當地規範,資 訊窮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了被欺凌的弱者。

  政府官僚體制面臨資訊貧富差距的挑戰,除了要能夠確實做到資訊網路的 平民化、普及化之外,更要竭力避免「資訊托拉斯」的產生,一旦產生、處理 、交流資訊的能力被壟斷或主導, 則 NII 不但不能給人類帶來幸福,甚至可能 成為殘害無辜的惡魔。

 

結論

  資訊科技真正的力量在於,當資訊科技先一步提出答案之時,組織可能都 還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需求或問題。例如,貝爾當初發明電話時,只想到「為 鄉下農婦解悶」的用途,但電話的出現確實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無論如何,全球資訊網路的蓬勃發展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NII 的遠景將 帶來全面性的衝擊與改變,政府這個角色也難逃面臨被改造的宿命,身處這個 巨大變革的世代,人人應當開放心胸、放眼全球,加強自己泅泳於資訊大海的 能力,而政府單位更要有迎接變革的眼光與決心,提早做好準備面對 NII 遠景 帶來的挑戰,則「美麗新世界不遠矣


 

參考資料

    英文資料:

  1. Derek Leebaert(1991), "Technology 200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fth printing, 1993.
  2. Mary J. Cronin(1994), "Doing Business on the Internet," Van Nostrand Reinhold, New York.

    中文資料:

  3. 大未來,吳迎春譯,時報文化出版,台北。
  4. 新政府運動,劉毓玲譯,天下文化出版,台北。
  5. 資訊地球村,游琬娟譯,天下文化出版,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