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網路上流傳一位坐捷運的女性,因不滿老翁糾正其坐姿而破口大罵的影片,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不過更讓人搖頭的是,這位謝性女士在事後透過立委發表聲明,聲稱自己因罹患躁鬱症而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聲明中向大家道歉。
前不久也有一位阻擋救護車還比中指的男性駕駛,在新聞影片曝光後,指稱自己因躁鬱症才做出這樣不合理的行為,我們很納悶,這個社會的民眾,面對自己錯誤的行為,負責的方式難道就是一句「我有精神病」嗎?
多年來精障服務團體努力想讓大眾接受的,就是讓大眾了解,精障朋友只要透過治療與訓練,是可以回歸職場、社區生活,但這些犯錯的民眾為自己脫罪的藉口–我有病,卻讓這些努力付諸流水,試問這樣的做法,要如何面對正努力回歸社區、努力在庇護工場工作的精障朋友們呢?(繼續閱讀)
公平稅改聯盟與台灣勞工陣線(9)日針對勞委會民國100年預算,召開聯合記者會。稅改聯盟指出,職訓局預算因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新增補助「因應貿易自由化就業發展及協助基金」10億元,未明列基金發放標準與項目,恐怕成為馬政府的私房錢。全文下載:勞委會預算大減,勞工苦哈哈~體檢民國100年勞委會預算 (PDF檔)
2010/11/09台灣勞工陣線、公平稅改聯盟新聞稿
民國一百年,馬政府給勞工的大禮物,竟然是勞工預算的大幅刪減。近來台灣勞動市場的惡化,導致失業率居高不下,連續二十二個月超過5%,創歷史最長,失業一年以上的長期失業者有9.8萬人,勞動派遣工大量增加,約有33.9萬人,這都讓勞工的痛苦指數達到最高。但是政府對勞工的投入,卻是大砍預算,除了法定社會保險補助提高以及新增因應貿易自由化就業基金10億元之外,勞委會縮水3161.4萬元,職訓局縮水2133.9萬元,總計減少了5295.3萬元,這對於已經相當拮据的勞工預算,要面對歷史上最惡劣的就業市場寒冬,居然還被刪減如此規模的預算,實在令人感到不解。
- 勞委會本部大砍勞工預算,高層忙著住新房、換新車
2011年勞委會單位預算總計編列51,943,042千元,看似龐大的預算,其實都是過路財神,因為都是法定對勞工保險、全民健保等社會保險的法定補助項目,編列49,788,736千元,比去年增加了比2010年增列4,971,214千元,扣除之後,勞委會實質上預算減少了31,614千元。
11月4日,各社福團體聯合召開記者會,痛批當政府準備歡度建國百年之際,各部會在行政院統刪預算比例的壓力下,100年度社福預算竟成為百年祭品!(相關新聞:自由電子報 – 社福團體批:慶百年砸大錢 社福預算卻縮水;立報–社福修法 補硬體砍照護;Taipei Times–Social welfare cut to fund ROC centennial)
發表者:公平稅改聯盟/殘障聯盟暨各社福團體
◆當政府準備歡度建國百年之際,各部會在行政院統刪預算比例的壓力下,100年度社福預算竟成為百年祭品!
面對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低收入人口快速增加、實質失業率居高不下,馬政府100年社福預算編列真的有做到「苦民所苦」嗎?
分析100年社會福利支出總預算為3,468.91億,比99年度增加221.57億。原因是國家對弱勢國民支持與照顧的社福預算,但細究其內容,發現最主要原因是健保費率調升,政府補助責任大幅增加的結果,其中政府對一定所得以下民眾健保保費差額補助編列159億元,(這就佔了社福支出今年增加金額的71.7%),其它項目包括:國民年金及勞工參加勞就保經費因99年度編列不足今年增列40.4億元、勞委會編列ECFA就業協助基金10億、協助兩岸醫療的金門醫療大樓及新竹生醫中心共8.67億元,這些項目一共佔今年增加金額的26.7%,兩者相加就佔今年社福預算增加部分的98.4%(表一),可見今年社會福利支出增加的部分都被健保、國保等法定保險經費補助及ECFA、兩岸醫療吃掉了。真正增加在弱勢國民相關福利服務的預算少之又少。
在100年的社福預算:
- 減列辦理災害救助及慰問等經費30,282千元,減幅45.43%,
- 預算編列跟不上失能老人需求;身心障礙者居家及社區服務大砍六成經費;
- 培力及服務婦女的經費,減列5分之1;
- 兒少保護、輔導經費受到排擠等不合理的現象。
可以說馬政府在100年的福利服務支出並沒有實質成長!
一個持續為富人減稅,但面對民眾福利服務需求大增,而社福預算編列還是原地踏步的政府,決不可能是「苦民所苦」的政府!
【表一:社會福利支出配置情形】
年度 |
預算數 |
佔年度總預算比 |
較上年度增減 |
100年 |
3468.91億元 |
19.4% |
221.57億元 |
99年 |
3247.34億元 |
18.9% |
45.73億元 |
98年 |
3201.61億元 |
18.67% |
|
社會福利支出主要新增項目:
|
今天10/15是全球共同參與的2010部落格行動日,共同關注的是:水,乾淨的水。
(可參考2010部落格行動日之介紹。)
響應部落格行動日活動的Tzuche漢斯在他的文章我們要怎樣的未來?2010部落格行動日中提到:
2010年水資源話題:
十億人口:世界上仍有八到十億人無法獲得乾淨的飲用水,導致水資源爭奪戰、疾病,甚至死亡。聯合國委託報告發現,21世紀水資源短缺將成為非洲大陸的衝突起因。
40億小時:非洲婦女年步行超過 400億小時,運載收集水量重達 18公斤,且通常仍是不乾淨的飲用水。
一周38000個兒童:每星期全球有將近三萬八千名5歲以下兒童死於不乾淨的飲用水和不衛生的生活條件。一個出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嬰兒的疾病死亡率,比出生在歐洲或美國的孩子高出520倍。
基本人權:為解決水危機,2010年七月聯合國宣布取得乾淨的水和衛生設施是基本人權。
在台灣生活,打開水龍頭就有水是那麼地理所當然;走進會議場,每個人桌在放著一瓶水,也在不知不覺中成了習慣;我們不祇不缺乾淨的水可用、可喝,我們還用得非常地奢侈!或許我們對全球的環境處境了解地太少了,或許老天爺一直對台灣很厚愛,沒有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缺水之苦。
我們的政策發展方向,對水資源的運用更是毫不吝惜,曾如Jas9在他的Blog Action Day 2010:選擇經濟捨棄環保的台灣所提醒,政府不思如何保護環境,反以經濟發展為由,破壞生態環境,大量供應工業用水,未來的缺水代價卻是全民要去承擔的。
這一天,提醒我們全世界有很多人連基本的取得乾淨水的生存權都沒有,也提醒我們如果不多花些心思關心我們自己的土地,缺水之苦恐怕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網路星期二在2010年8月14日下午兩點於法鼓德貴學苑舉辦了一場名為” 科技渴望農村”的座談活動。現場邀請工研院創意中心研究員陳建泰先生,以及喜願麵包坊總兼(總是兼很多工作) 施明煌先生,暢談他們對如何運用科技,再造一個包含生產、生活與生命的農村永續模式的想像。
活動一開始,首先由陳建泰先生藉由說故事的方式,說明台灣所面對的糧食安全議題。包含目前的高科技業介入農業的過程當中,由於沒有任何評估機制,帶來很大危害。比如科技園區的農地徵收對台灣帶來很大的災難。
他提到,應透過網路發聲的創意,趁還來得及的時候把道路鋪好,人類或許還有機會避免糧食危機。重點不是怎麼做,而是先把有想法的人聚在一起。
他並說明應該把台灣這塊土地,當作永續生活地點的觀念,而不僅是當一間豪華旅舍的過客而已。從而讓人類的文明成就,在合宜、永續的前提下,產生一個農村新文明的想像。
譬如在未來,是不是可能發展一套永續的農村生活模式?將科技知識帶回到農村,滿足人類回歸土地的渴望。不一定做農民,只要存在(being)的生態生活方式。
作者:洪娟娟 北縣家防中心總督導
曹小妹妹上報的第一天,我正為縣內其他兒少保案件的外部壓力忙得焦頭爛額,無力認真了解這事的來龍去脈,當然也不太敢看這些新聞,怕接觸之後把心裡頭僅剩的能量耗盡,那,眼下這麼多的事該怎麼辦。
但,還是很快知道這一切,很快地媒體效應也反應在通報量上,網絡成員人人自危、所有案件都被列為高度優先(但社工的工作時間是有限的);接著,一如預期般,果然中央迅速公布控制機制,再次加重社工員的責任,又是中央買單、地方付費……………..
在一片抱怨指責的氛圍中,很難得看到「社工工會籌備小組0423抗議內政部卸責新聞稿」中深入描述了保護型社會工作的六大困境,包括
「非自願性案家,與社工關係張大力」、「案家刻意迴避、社工成功訪視不易」、「社工管轄區域大,權、責不相對等」、「人力不足、案量過多,人力耗損嚴重」、「無人身安全與職災保護措施,增加離職率」、「契約工僱用型態,阻礙人才長期留用」,並提出「全面檢討從事高風險、兒少保等保護型社工的政策思維與價值,反省服務模式,從而檢討政府部門所賦予社工的角色與責任」、「召開實務工作檢討會議,邀請前線保護型社工參與討論,反對由上而上的精英式檢討機制」的論述。
身為基層的兒保督導,也很想呼應新聞稿內容,分享心得與慘痛學習。
近期迴響